最权威的高校招生平台    热线电话:13911934741
首页 新闻中心 高考热点 报考指南 报考政策 招生简章 高校动态 艺术招生 高考常识 报考专业
主页 > 报考专业 >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时间:2024-01-16 15:00  来源:未知  作者:eduzs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设置

◎ 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精英班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大数据双学士学位)     

- 材料科学与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工科试验班(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功能材料

 

建院历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是有机系,始建于1958年。1978年改名为高分子系,是国内最早建立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本科专业与学科基地。1996年与金属腐蚀与防护专业、碳纤维研究所联合组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涵盖了高分子、金属、无机非金属和复合材料材料等方向,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材料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科优势

学院建设的材料学是国家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211工程”和“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进入“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国家一流学科群重点建设行列,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进入A类学科。学院依托重点学科进行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学术梯队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打造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名师荟萃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卓青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6人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

其他各类国家级青年人才20余人次

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4人

北京市科技新星20人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

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教学名师获得者1人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名师1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科研群体2个

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个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

北京市优秀教育团队2个

 

培养特色

学院面向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思想素养、工程意识与国际化视野,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能够从事材料的设计、合成、加工、表征、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科技和工程人才。学院以“学科支撑、科教融合、创新实践、国际视野”为培养特色,在课程体系、创新训练、工程实践、国际化联合培养等方面与国际一流水平全面接轨。学院依托学科优势和雄厚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专业资源与学科平台,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创新能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设有工科试验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精英班),择优选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在产业、学术和管理等方面发挥引领性作用的精英人才。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学院提供联合培养、海外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模式,每年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学院设立多个专项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学生,2020年发放奖学金300万元,惠及600余名学生。

2021年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化学学院开始实施按“材料-化学大类”招生。入校学生在一年级末,依据个人志愿和在校综合表现,分流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功能材料”以及化学学院的“应用化学”、“能源化学”、“资源化学”本科专业中。

2023年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始设立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双学士学位班(材料科学与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开始单独招生,招生计划60人,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后同时授予“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学士学位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管理学学士学位。该双学位的设立适应材料行业对数据管理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优势和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特色,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具有扎实的材料类基础知识,能够熟练使用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进行研究与应用的材料-大数据复合型本科人才,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多样化发展的机会。

 

科研实力

学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了大量的应用基础和技术开发研究工作,取得的一批应用技术成果已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及社会、行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近三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课题)230项,其他省部级、企业合作等项目700余项;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其他省部级奖励17项;学院科研到款超过6.9亿元,人均到款近110万元/年;申请专利500余项,授权专利60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900余篇。

 

专业内涵

 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精英班、化学工程与工艺英才班、化学优培计划和生物工程高精尖班按照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进行大类招生。一年级不分专业,实施大类培养。一年级第三学期根据个人意愿和择优考核原则进行专业分流,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按专业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精英班的建立依托学院优势学科平台,旨在为对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具有强烈兴趣、并立志在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有所成就的学生提供一个独特的学习平台。通过具有挑战性的课程设置、富有创新性的科研实践、高水平教师的指导及多种渠道的国际化交流等手段,力争将其培养成面向高分子材料的高端和杰出的拔尖创新人才。

 

 工科试验班(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和化学学院的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和资源化学专业按照工科试验班(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学)进行大类招生。一年级不分专业,实施大类培养。一年级第三学期根据个人意愿和择优考核原则进行专业分流,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按专业培养。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016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面向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分子材料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工程意识与职业道德,掌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组织管理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能够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改性、成型加工、功能化、表征、评价、应用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基础研究、新材料研发、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主要针对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以及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面向传统和新兴的多种行业,如石油化工、信息、冶金、建材、机械、涂料、新能源、海洋、国防等,突出电催化材料、材料腐蚀与防护、新型能源材料、材料电化学制备等特色,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技术和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并具有较强适应性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    功能材料功能材料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依托新工科专业建设,本专业主要针对有机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和有机/无机复合生物材料、硬组织修复材料、基因和药物载体材料、光聚合医用材料、医用明胶及明胶基电极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旨在培养能在生物材料的制备、改性、加工成型、性能评价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并且具有强的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能力、身心健康、素质优良、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深造单位

国内深造院校: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

国外深造院校: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美国阿克隆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等。

 

就业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京东方、中国科学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航工业、中国商飞、金发科技、比亚迪、风神轮胎、玲珑轮胎、佛塑科技、江苏恒神、东方雨虹、中策集团、中天科技、烟台万华、波音公司、陶氏化学、巴斯夫、杜邦、拜耳、道达尔、辉瑞制药、罗氏制药、乐普医疗、雷诺丽特北京医疗事业部等。

 

知名校友

李学勇: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

马正武: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杨万泰: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玉良: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立群: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维新:原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各专业就业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96.67%

材料科学与工程:94.63%

功能材料:97.00%

 

各专业深造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60.20%

材料科学与工程:59.63%

功能材料:58.36%

新闻资讯

教育新闻

院校招生

教育部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北京教育考试院 天津市教育考试院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山西省招办 内蒙古招办 辽宁省招办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黑龙江考试院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华中招生就业信息网 半岛都市报 齐鲁晚报 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 福建高考信息平台 青海羚网 广西招生考试院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内蒙古教育考试院 辽宁教育考试院 黑龙江教育考试院 宁夏教育考试院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广西省教育考试院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河南单招网 高校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