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的高校招生平台    热线电话:13911934741
首页 新闻中心 高考热点 报考指南 报考政策 招生简章 高校动态 艺术招生 高考常识 报考专业
主页 > 报考专业 >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

时间:2024-01-16 15:15  来源:未知  作者:eduzs

化学学院

 

专业设置

◎ 化学(基础拔尖)

    -化学(基础拔尖班)

    -化学(优培计划)

◎ 化学(化学、生工双学士学位)

    -化学+生物工程

◎ 工科试验班(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学)

-应用化学

-能源化学

-资源化学

 

建院历史

化学学院前身是1985年建立的应用化学系,由1958年建校时的无机化工系和有机化工系中相关专业发展而来,2000年与数理系合并成立理学院,2019年独立设院。现有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分析化学系、物理化学系、应用化学系、化学生物学系、能源化学系、应用化学研究所、资源化学研究所、化学实验中心等二级教学科研机构。

 

学科优势

化学学院涵盖“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3个一级学科和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其中“化学”为一级学科、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保持在ESI全球排名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贯彻“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方式,打造了集本、硕、博及博士后为一体的多层次、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设有“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点、“材料与化工”工程博士学位点、“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点及“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此外,学院构建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学研融合”的创新育人平台和科学研究体系。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科研和教学成果显著,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和科研发明奖共3项,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建有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国家级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有国家级化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名师荟萃

化学学院拥有一支学术和教学水平高、富有奉献与合作精神、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共有教师154名,其中教授55人,副教授65人,具有博士学历者142人。包括: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

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

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

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

全国模范教师1人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

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2人

北京市教学名师8人(含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

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

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

 

培养特色

化学类专业依托化学强势学科优势及国家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国家级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面向世界尖端科学和国家重大需求,以国际一流专业标准,培养化学杰出创新人才。

构建了“强基笃实,通专兼顾,交叉融合,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年级实施大类培养,二年级开始专业培养,高年级突出个性化培养。在本科高年级中通过选拔,设立以院士、长江学者和杰青为负责人的“学科交叉班”,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

化学(基础拔尖班)侧重学科志趣、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为国家战略发展培养化学领域世界一流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化学(优培计划)重点培养学生优秀的专业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交叉融通型研究人才;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和资源化学专业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化学+生物工程”双学士学位专业则面向社会对学科交叉领域的需求,培养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形成了阶梯式、互通式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的兴趣培养,特长发现和生涯规划提供了宽阔的发展空间。

以资源化学为特色,依托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学生科研训练。学院教师注重科教融合,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为人才培养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同时积极拓展校内外资源,推进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奖学育人体系,设立超分子、海岸鸿蒙、贺利氏、迪克化学等奖学金,为化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科研实力

化学学院以资源化学为特色,围绕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化学学科前沿思想和手段解决资源向产品转化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直面国家重大需求,发挥学科优势,与能源、生命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形成了多个特色科研方向。

化学学院支撑了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新危险化学品评估及事故鉴定基础研究实验室和环境有害化学物质分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多级结构催化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近三年,化学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和科技发明奖共3项,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和市级奖励。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集团、西部矿业、沙特阿美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批科研成果实施了转化应用。

 

专业内涵

 化学(基础拔尖)   

化学(基础拔尖)进行高考大类招生,列入宏德书院培养。大一实行统一的培养方案,第一学年末分流为化学基地班和化学优培班。基地班和优培班均实行动态转入转出机制,采取化学学院和宏德书院共同管理的模式。

1化学(基础拔尖班)

化学(基础拔尖班)(以下简称基地班)依托“宏德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纳入宏德书院培养。旨在培养志趣坚定、基础扎实、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勇攀科学高峰、主动探索研究解决化学及相关学科前沿复杂问题的领军型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基地班在大一末经选拔建班,实施三制(导师制、书院制和学分制)、三化(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配备优秀师资进行教学授课,科研和毕设指导,采取小班化研讨性教学模式,必修跨学科基础课程,提升学科交叉能力。每人配备学业成长导师,开展系列性、阶梯式、连续性的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活动,开展暑期国际化交流访学,高年级围绕学科深造开设学科前沿研讨和硕士进阶课程,学校在政策保障,师资配备,毕业保研等方面向基地班倾斜,不断加大对基地班的支持力度。

2化学(优培计划)

化学(优培计划)(以下简称优培班)在 大一末正式建班,旨在对化学有兴趣、并立志在化学领域有所成就的学生提供一个优秀的培养平台。通过厚基础的课程设置、富有挑战性的科研实践、优秀导师的指导及实习实践等手段,激励学生继续深造,将学生培养成杰出的化学及相关领域的交叉融通研究型拔尖人才。

化学 (化学、生工双学士学位)

化学+生物工程双学士学位专业于2022年由北京市教委批准设立,属单独招生专业,依托化学和生物工程两个优势专业,面向社会对学科交叉领域的需求,培养具有系统性化学和生物工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交叉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学生具有较高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生物交叉的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等工作。

工科试验班(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学)

应用化学、能源化学、资源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专业按照工科试验班(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学)进行大类招生。

1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级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教育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化学理论在新技术产品开发中的创造性应用。培养能够进行化学基础和应用性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管理的理工融合、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

2能源化学

能源化学专业是基于国家对能源化学人才的迫切需求及我校在能源化学领域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工作基础,于2021年获批并招生的新专业,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化学类特色新专业。充分发挥我校“大化工”特色,突出理工一体化的专业建设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在能源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工作的复合应用型创新精英人才。

3资源化学

资源化学专业是基于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和学科高层次发展的迫切需求及我校在资源化学领域的高水平科研教学工作基础,于2023年获批并招生的新专业,是全国首个化学类特色新专业。以培养在资源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工作的交叉复合应用型创新精英人才为目标,突出科教融合、学研一体化建设。强调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资源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实践和生产实际中的复杂问题,发展插层化学与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催化化学与稀贵资源高效利用、光电化学与可再生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合成化学与生物质资源有效利用等特色专业方向,引领全国资源集约、绿色、高效利用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深造单位

国内深造院校: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中科院理化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

国外深造院校:英国拉夫堡大学、英国曼切斯特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华盛顿大学等。

 

就业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核四O四有限公司、万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知名校友

王鹤鸣:神华集团新疆煤化工分公司董事长

宋宇:首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段雪:中国科学院院士

 

各专业就业率

应用化学:95%

化学:95%

化学优培:96.68%

 

各专业深造率

应用化学:57.68%

化学:46.66%

化学优培:81.73%

新闻资讯

教育新闻

院校招生

教育部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北京教育考试院 天津市教育考试院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山西省招办 内蒙古招办 辽宁省招办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黑龙江考试院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华中招生就业信息网 半岛都市报 齐鲁晚报 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 福建高考信息平台 青海羚网 广西招生考试院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内蒙古教育考试院 辽宁教育考试院 黑龙江教育考试院 宁夏教育考试院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广西省教育考试院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河南单招网 高校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