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的高校招生平台    热线电话:13911934741
首页 新闻中心 高考热点 报考指南 报考政策 招生简章 高校动态 艺术招生 高考常识 报考专业
主页 > 报考专业 >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时间:2024-01-16 14:59  来源:未知  作者:eduzs

化学工程学院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咨询电话:010-64434779

+网址http://chem.buct.edu.cn

 

专业设置

◎    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英才班

◎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大数据双学士学位)

·      化学工程与工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生物医药)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能源化学工程

·      环境工程

·      氢能科学与工程

 

建院历史

化学工程学院是学校核心学院之一,前身为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和无机化工专业,始建于1958年,与学校同步创建。1978年成立化学工程系,1996年由化学工程系、制药与生物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和化工研究所组建成立了化学工程学院,位居全国著名大学同类院系一流水平行列。

 

学科优势

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学校唯一);“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材料与化工”工程博士点,“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两个工程硕士点;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各专业形成了本-硕-博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构建了以学科前沿性和交叉性为特征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化应用”三位一体的创新研究体系,拥有国内一流的研究平台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名师荟萃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含西部)5人

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人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

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

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18人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含青年)获得者4人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名师”2人

 

办学实力

化学工程学院建有一支由院士、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为学科带头人、富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的雄厚师资队伍。拥有化学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石化协会教学团队(化工原理、能源化学工程、环境工程)、高校化工学科首个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建有国家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化工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北京市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三年,获批国家一流课程5门和北京市一流课程/教材/课件5门;曾获批国家精品课程2门和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出版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精品教材和北京市精品教材10部,获得国家及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2项。学院与美国、英国、爱尔兰、新加坡等国家的14所名校建有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出国留学打造一条绿色通道。

 

培养特色

学院以培养“创新型科学研究人才”、“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和 “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制订了7类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展各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数学建模、萌芽杯、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化工实验大赛、化工设计竞赛、Chem-E-car竞赛等),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国际知名大学教授讲学、学生暑期海外实习、出国联合培养等模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科研实力

近三年,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企业及国际合作项目等百余项,累计科研到款近3亿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8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0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0余项。

 

专业内涵

   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

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实施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模式。该大类下设化学工程与工艺英才班(化工英才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精英班和生物工程高精尖班。一年级实施相同培养方案,一年级第三学期根据个人意愿和择优考核原则进行专业分流,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按专业培养。化工英才班旨在培养化工前沿领域的拔尖创新型科学研究人才。依托优势学科和优质师资,实施“二制三化”(书院制、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核心课程采取小班化全英文或双语授课,结合国际化课程,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依托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学科竞赛平台,强化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化工英才班学生择优获取本硕或本硕博连读机会,攻读博士学位的优秀生有前往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的机会。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大数据双学士学位)

该双学位班于2022年由北京市教委批准设立,单独招生,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后同时授予“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学学士学位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管理学学士学位。该双学位班的设立适应化工行业对数据管理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优势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特色,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工基础知识,能够熟练使用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进行化工数据搜集、存储、检索、结合化工知识进行数据挖掘与应用的化工+大数据复合型本科人才,毕业后可从事化工行业行情分析、化工生产精准运营管理、企业决策与高级管理等工作。

   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生物医药)

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生物医药)大类下设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能源化学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制药工程等7个专业。一年级实施大类培养,一年级第三学期进行专业分流,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按专业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能源化学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归属于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支撑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称化工专业)主要面向全球化学工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需求,培养能够在化工、环保、医药、材料等领域从事化工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化工专业4次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设有两种人才培养模式。

化工卓越工程师班:2010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着重培养高素质化工现场工程师和设计开发工程师。卓越工程师班实施导师制和7年本硕贯通制培养。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和化工学科竞赛平台,结合案例式和问题导入式的小班化授课模式,提升学生分析工程问题和解决化工技术难题的能力。

绿色化工通才班: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工程育人理念,加强化工学科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和化工行业发展的能力,为化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输送通用型高素质化工技术人才。

·      环境工程:为了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需求,环境工程专业已成为国内外的热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学科方向包括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土壤修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工程监测、环境系统分析与评价等。该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设有两类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卓越工程师班:2010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导师制和7年一贯制培养,独立设置培养方案,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环境工程现场工程师或设计开发工程师。授课模式以小班化案例式和研讨式为主,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

环境工程通才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复合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结合学校大化工特色,着重培养化工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的高素质环境工程专门人才。

·      能源化学工程:该专业是教育部2010年设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2020年全国首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我校能源化工专业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致力于新能源(燃料电池、太阳能)、生物质转化、重质有机资源高效清洁转化、能源利用中的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研发。专业构建了 “化工-能源-环境”三元融合课程体系和“科教融合、校企协同、创新训练”三元实践育人体系,着眼于培养碳基能源低碳化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高素质能源化工科技人才和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输送专门人才。

·      氢能科学与工程:“双碳”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氢能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23年获批,聚集了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等优势学科师资力量,共同建设氢能专业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建成国家一流交叉学科本科专业。该专业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和资源可持续发展要求,为我国氢能行业和能源事业的发展培育专门优秀人才,推动氢能产业从基础理论走向工程应用。毕业生未来能够在氢能、环保、化工、教育等领域从事氢气制备、氢气存储、氢燃料电池集成、氢能安全与应用、产业支持、企业综合管理、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等工作。

 

深造单位

国内深造学校: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

国外深造学校:剑桥大学、凯斯西储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英国女王大学、伯明翰大学、东京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就业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兵器集团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知名校友

    贺国强: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张锁江: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朝仕:原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李永金: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贺高红: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各专业就业率

    化学工程与工艺:93.38%

环境工程:93.67

能源化学工程:98.00

 

各专业深造率

    化学工程与工艺:57.72%

    环境工程:56.96%

    能源化学工程:42.00%

新闻资讯

教育新闻

院校招生

教育部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北京教育考试院 天津市教育考试院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山西省招办 内蒙古招办 辽宁省招办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黑龙江考试院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华中招生就业信息网 半岛都市报 齐鲁晚报 海南网络广播电视台 福建高考信息平台 青海羚网 广西招生考试院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内蒙古教育考试院 辽宁教育考试院 黑龙江教育考试院 宁夏教育考试院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广西省教育考试院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河南单招网 高校教师招聘网